災變的定義
要面對一件事,首先要理解這件事。究竟怎樣的事件才算得上「大型災變」呢?
我們只知道發生了一些事,但往往不知道這些事其實有多嚴重。2003年SARS的時候,剛開始根本沒人當那是一回事,直到政府封起整幢酒店,學校停課,新聞每天重覆播放死亡人數時,我們才發現事情大條了,我們開始搶購口罩,開始用1:99漂白水消毒,開始一邊唱生日歌一邊洗手,幸好那是飛沫傳播,我們才趕得及做這些事,如果SARS是空氣傳染的話,香港人大概會因為這種後知後覺而死掉大半吧。
事情越嚴重,我們越需要盡早知道事情的嚴重性;所以我列出以下幾個問題,如果其中一個答案是「是」的話,那事情大概就是「大型災變」了,而你也可以開始照著這本手冊開始做應對措施了。
- 這個事故是不是會做成大量人類死亡?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導致電力無法正常供應,而且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?
- 這個事故會不會讓商業活動無限期地停止?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做成無法解決的交通擠塞?
- 這個事故會不會摧毀一般的高樓大廈?
如果以SARS作為例子去作答的話,大概會是這樣:
- 這個事故是不是會做成大量人類死亡?
SARS:在香港造成了299人死亡,人數不少,當年整個城市都愁雲慘霧,但其實比起其他災變(如唐山大地震、兩次世界大戰)其實算不上「大量」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導致電力無法正常供應,而且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?
SARS:不會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讓商業活動無限期地停止?
SARS:不會,大家還是戴著口罩上班了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做成無法解決的交通擠塞?
SARS:不會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摧毀一般的高樓大廈?
SARS:不會。
如果我們假設在維港上空投下一個和當年長崎同級的原子彈的話,情況會變成這樣:
- 這個事故是不是會做成大量人類死亡?
原子彈:當年的長崎市有24萬人,估計死者大約有14萬9千人,即是大約死了62%的人,用同樣的比率換算,如果那個原子彈丟到維港中央,香港大約會有434萬人喪命。那絕對是「大量」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導致電力無法正常供應,而且不知道何時才能恢復?
原子彈:爆炸會徹底摧毀南丫島發電廠,而龍鼓灘發電廠也勢必嚴重受損,大亞灣核電廠也會受到影響,供電一定無法保持正常,而且一兩星期內不會回復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讓商業活動無限期地停止?
原子彈:中環整個變為焦土,你想上班也沒法子上了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做成無法解決的交通擠塞?
原子彈:還有道路的地方一定已經擠滿生還者的車輛,但帶著幅射源的生還者必定不為鄰近地區所歡迎,絕望的擠塞無可避免。
- 這個事故會不會摧毀一般的高樓大廈?
原子彈:會,不只高樓大廈,一切都燒成灰燼。
比較這兩件事件後,我們發現SARS其實還算不上「大型災變」,她沒有大幅度地改變我們生活模式,也沒有無情地奪去我們賴以為生的資源,她「只」是讓1755人病了,而當中有299人沒有康復過來。香港受到的傷害是心靈上的,是經濟上的,但不是一個真真正正要讓每個人都要面對的「大型災變」。
但如果我在維港上空投下一個原子彈呢?如果我們活過來的話,她將會讓我們徹底的拋棄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,我們將無法再在月尾拿到薪金,我們將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食物,我們將要僅僅為「生存」這兩個字付上我們一切的努力。那傷害將會是永不磨滅的,將會令我們的文明倒退,將會禍延十年、甚至幾十年。
總的來說,要算得上「大型災變」的事件,簡單來說,就是那個事件將會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,更進一步的話,就是該事件會讓人類文明倒退,我們將因為那件事而回歸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。